2013年3月20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福州画院特聘画师、半山壑学社学人、著名画家李江航,在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继续他的半山壑画风讲坛公益之旅:《对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理解与时下的努力》。
下午3时,闽江学院行政楼能容纳近250人的A205讲演厅座无虚席,不少同学站着听讲。李江航首先执晚辈和学生礼,向曾在闽江学院前身执教的陈子奋、潘主兰两位同乡先师表达敬意,高度评价他们创造的艺术成就,是福建的骄傲。李江航认为,陈子奋先生的双勾花卉和篆刻造诣非凡,他的花鸟画当属细笔写意,与石涛的细笔山水异曲同工,因此不能简单地归类工笔画。潘主兰先生诗书画印风骨高时荣获首届兰亭终身奖,当之无愧。
闽江学院行政楼讲演厅座无虚席
李江航老师的演讲深入浅出 很受学生欢迎
李江航从战国帛画凤鸟仕女图说起,追溯了中国水墨画肇源于人物、花鸟而后推及山水的历程。谈到水墨山水画,李江航认为,风水学说对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影响非常深远,这源自道家崇尚自然的理论。山水画的发展,晋隋是初级阶段。唐吴道子千里嘉陵壁画一日挥就,但后人评论“吴带当风,惜乎有笔无墨”。只是到了唐中期,以王维为代表创作的文人水墨山水画进入成熟阶段,其标志就是山水样式、写意方法、水墨应用三大要素已然具备。因此,对王维在水墨山水画史上的重要作用应充分肯定。至“元四家”是一个高峰期,“四品/四格”,即逸、神、妙、能的山水画评价方法,在倪瓒、黄公望、吴镇和王蒙及其后世画家的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。与一般论者不同,李江航分析明朝的水墨山水画并非因缺乏创新而乏善可陈:由于生宣纸的发明,使水墨应用进入崭新的历史时期。沈周、文征明师生创立的“吴门派”,其苍润浑厚的画风完全得益于水墨在生宣纸上的纯熟应用。“吴派”画风影响数百年至今就是一个明证。清初四僧、清末民国黄宾虹则又是水墨山水画史上的数座丰碑。黄宾虹“浑厚华滋”的画风,一改颓废柔媚流风,代表了沉雄大气、风骨标高的民族气节。黄宾虹提出“艺术救国”是很有道理的。君不见,山水画早已与“还我河山”、“江山如此多娇”等爱国情愫融为一体,休戚与共。
李江航对福建山水情有独钟。二十年来,他与半山壑诸君实践“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”古训,挖掘可游、可写的福建山水资源,誓把闽中山水游遍写遍。他说,最近才从连江、罗源写生归来,很有心得。连江县敖江两岸群山奇立,只要细心观察,皆可入画。而罗源的写生经历真有些惊心动魄:为了寻找山水奇观,几个人攀险登高,沿着野猪钻出的荆棘之“路”,花了四个多小时硬是登上吉壁村后的塍山之巅,领略当地山水“真经”,收获不菲。为什么要这么做?李江航说,历史上闽中画家在人物画与花鸟画领域颇有建树,形成流脉,如清代黄慎、上官周、华嵒,以及现代的陈子奋、潘主兰等,但在山水画方面则明显不足,许多山水画家也并未着眼着力于闽中山水。这就给半山壑提出一个问题:八闽无处不青山秀水。山即玄机,水为曲巧,为何不能出闽派山水?李江航认为,要形成山水画派,一要有领军人物和梯队群体,二要有理论指导,三要以闽中山水为范本,四要有独具一格的闽派画风。李江航真切希望与大家共同努力,画出闽派山水来。
最后,李江航还做了现场互动,回答了同学提出的问题。
演讲现场气氛活跃 互动积极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